人物
时段
朝代
人物库 近现代
李岳瑞清末民国初 1852 — 1927
词学图录
李岳瑞(1863-1927) 字孟符号小郢又号菱滋悔逸亮鞶
陕西咸阳人
光绪九年(1882)进士
工部主事
员外郎,考取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
戊戌变法中,列名保国会,政变作,削籍归。
光绪末上海,受聘为书局编纂,并为各报刊撰稿。
民国,任清史馆协修
工词,绵邈韶丽,近周草窗
有《春冰室野乘》、《云词》。
人物简介
1852-1927 字孟符渭城区正阳乡庇李村人
自幼跟刘古愚读书。
清光绪八年(1882)中举,次年进士,选庶吉士散馆工部主事,迁工部屯田司员外郎,兼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,办铁路矿务事。
“戊戌维新”期间,负责接奉传旨要务,同宋伯鲁一起组织关西学会,积极参加保国会的活动,也是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之间进行联络的重要人物。
维新变法期间,常把朝廷重要情况转告维新派人士及国闻报馆,通过该报宣传变法维新主张,主动承担《时务报》在北京的募捐收款和发行工作。
扩大维新思想的宣传。
李把《时务报》每期给刘古愚寄100份,扩大在陕西和西北影响。
变法失败后,于光绪二十四年(1898)10月被革职。
遂回咸阳家巾赋闲
光绪三十一年(1905),经张济远邀请,赴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。
辛亥革命后,一直任清史馆编修,参与编纂《清吏稿》。
晚年回归故乡,著有《春冰室野乘》三卷等。
郢云词·自序
少嗜倚声,困于帖括,未暇致力。
通籍后稍稍为之,十年以来,簿书鞅掌,辄复中辍。
归田以后,杜门谢客,尽戒笔墨,吟事遂废。
惟乐府小技,无关大道,偶一寄意,零笺断纸,辄弃之敝簏中,不自惜也。
庚子春抱骑省之感,忧伤憔悴,侘傺无俚,残镫虚幌,月夕花晨,时有所作,篇什遂积。
璿儿惜其零弃,手录成帙,儒者率卑填词为小道,几于俳优蓄之。
然其体肇始于三百篇,滥觞于汉魏乐府,由风雅颂而五七言,由古而律,由律而长短句,此亦三统质文迭嬗之故,非人力所能为者。
周秦欧姜吴王诸大家皆能以忠君爱国之感,微词讽谏之义,自尊其体,非可以一二侧艳之辞,狭邪之语摒诸文章之外也。
此事在关陇竟成绝学。
刻羽引商,素谢不敏,浊酒孤吟,幺弦无和,自写沈忧,不计其声韵之合否也。
光绪辛丑花朝岳瑞自记于荄滋盦。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饶芝祥晚清 1861 — 1912
人物简介
1861-1912字符九号占斋江西南城县人
光绪十一年(1885)贡生,不久中举人十五年考授内阁中书
二十年进士,选授编修
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芝祥光绪帝慈禧太后逃至西安
二十八年赴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翌年典试湖北,因奔祖母丧未赴任。
时值清廷废科举,郡绅推芝祥建昌府学堂讲席,在家乡兴办实业,创立厚生种植公司。
光绪三十四年被召回京,擢御史,补辽沈道,又转任四川道监察御史
慈禧太后光绪帝相继去世后,芝祥上疏弹劾内监李莲英,认为其罪当诛,一时声振朝野。
新昌(今宜丰县)胡思敬并有“西江二御史”之誉。
参与清廷“预备立宪”事宜。
宣统三年(1911) 四川爆发保路风潮,芝祥上疏请撤总督赵尔丰,但未被采纳,后调任贵州铜仁知府
赴任途中,辛亥革命爆发。
次年,抑郁病逝于南昌
芝祥为文“骈散兼工”,奏议“博辞穷辩”,著名的有《请诛内监李莲英折》、《弹两广总督袁树勋折》等,所撰传记、序、铭尤受桐城派影响,为晚清同光体巨擘陈衍所推崇。
亦擅草行书。
著有《占斋诗文集》。
泗州杨尚书遗词
往居海上,座间闻杨公杏城朱古微侍郎论词,颇疑其素不倚声,而忽重此,或以侍郎故,遂未觉其辞之微微耶。
迨公薨后,存诗如干首,词终未一见,今始就丛稿中检出三阕,清丽似樊榭
片羽足珍,亟刊布之。
赣一谨识于睇向斋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麦孟华清末民国初 1875 — 1915
人物简介
1875-1915.2.25(《麦孟华集》作1875-1916),字孺博号蜕庵,笔名曼殊、先忧子、伤心人等,广东顺德县吉佑乡名关村人
1888年广州学堂。
1891年入万木草堂,成为康有为的忠实弟子。
少时与梁启超齐名,在草堂弟子中有“梁”之称。
1893年康有为同科中举。
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一起进京应试。
同寓,时常“相与规划救国政略,并助南海先生奔走国事”。
将订《马关条约》的消息传到北京后,受康有为嘱咐,鼓动在京各省举人上折拒和,参加“公车上书”。
同年康有为创办的《万国公报》任撰述和编辑。
1897年梁启超汪康年等创不缠足会于上海,任董事,并为《时务报》等撰写文章,主张“尊君权,抑民权”,意在变光绪帝为有绝对权力之皇帝。
1898年春梁启超等联合两广、云贵、川陕、浙江等省举人上书,反对租让旅大给俄国。
同年3月参康有为等创立的保国会。
戊戌政变后,逃亡日本,协助梁启超创办《清议报》。
次年代梁主持该报,撰写320余篇宣扬保皇的文章,提倡学习日本维新,增强国力以救亡。
曾代理东京高等大同学校校长
义和团运动兴起时,诬蔑起义群众为乱民,支持“东南互保”,号召南方督抚镇压义和团,起兵勤王,实行南北分治,要求各国合兵迎光绪复位。
辛丑条约》签订后,又为国权尽失、利源尽夺、无复和平、中国政府充当列强傀儡和奴隶,而感到忧愤不已。
1902年任《新民丛报》撰述,1907年任政闻社常务员。
1913年康有为创办的《不忍》杂志任编辑。
后充任冯国璋幕僚,“相与谋倒袁”。
1915年2月25日死于上海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溥仪现当代 1906年2月7日 — 1967年10月17日
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
溥仪 宣统 1909年—1912年
简介
爱新觉罗·溥仪1906年2月7日—1967年10月17日),字曜之号浩然
清朝末代皇帝。
道光帝旻宁的曾孙、醇贤亲王奕譞之孙、光绪帝之侄,摄政王载沣长子,母亲是苏完瓜尔佳·幼
1908年1912年1917年7月1日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。
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三岁即帝位,由其父摄政。
宣统三年(1911年)辛亥革命爆发,民国元年(1912年)2月12日被迫退位,清朝统治结束。
仍居清宫,享受民国临时政府议定的清室退位优待条件。
民国六年(1917年)张勋曾拥其复辟,十二日而败。
民国十三年(1924年)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,废除大清皇帝称号,迁出皇宫。
次年天津继续从事复辟活动。
九·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,年号康德1934年—1945年),所以又称“康德皇帝”。
1945年日本投降后,被苏军逮捕入伯力监狱。
1950年移交中国,被监禁于抚顺
1959年大赦释出。
后成为全国政协委员。
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尿毒症在北京逝世,享年61岁。
先葬于八宝山,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(光绪陵)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。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